郁喆隽教授解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当代意义

发布者:上海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66


48日晚,“博雅讲堂”第12期特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郁喆隽副教授,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当代意义”为主题,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启发的思想盛宴。

 


深度解读:韦伯经典理论的当代回响

郁喆隽副教授是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副秘书长,深耕西方哲学与宗教学领域,学术成果丰硕。

讲座中,郁老师以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历史关联,并深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他结合文化、宗教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引导听众反思现代人面临的时间管理、财富观念、职业选择等议题。郁老师强调,韦伯的思想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兴起的文化动因,更为理解当下全球化背景中的价值冲突提供了独特视角。

 


互动环节:追问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围绕“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职业选择的终极意义”等话题展开讨论。针对“人赚钱是为了什么”这一根本问题,郁老师援引韦伯的观点指出,现代人需警惕将财富异化为“自我目的”,而应回归对生活意义的深度思考。他强调,无论是新教的“天职”还是儒家的“修身”,其本质都在于通过理性化的行动实现自我与社会的联结。


 


博雅讲堂:传递智慧,启迪思考

讲座尾声,郁老师以韦伯的警示作结——“专家没有灵魂,享乐人没有良心”,呼吁听众在工具理性主导的时代中保持对价值的追问。他提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仍能为当代人提供精神坐标。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MBA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博雅讲堂不仅实现了对经典理论的深度阐释,更启发现场听众在个人价值抉择、社会演进规律及文明互鉴路径等维度展开深入探讨。该学术平台将持续邀约人文社科领域权威专家,构筑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场域,推动跨界思想的多维碰撞与创新融合。


 供稿:毋琳琳(2024级MBA学生

 摄影:岳峰涛2024级MBA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