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师范大学首届管理案例精英赛暨第十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校园突围赛”在上海师范大学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案例中心主办,旨在激发学生的管理潜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来自2023级全日制MBA和非全日制MBA不同班级的7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校园突围赛,共计42名学生,规模占在校MBA学生的三分之一。比赛分为初赛案例分析报告盲审和决赛大小PK两个阶段,历时4天。参赛队伍需围绕特定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本次比赛由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洪宸老师担任主持人。
评委团队由来自上海大学的范小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韩玉兰副教授、德勤·科学加速中心负责人汪严磊先生,以及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教授和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谭黎阳副教授组成。他们从专业角度对参赛团队的案例分析报告和现场表现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在今日举行的中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中,各参赛队伍展现了卓越的团队协作和专业能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展示。在小PK环节,各队伍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视频材料,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了他们对案例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其中,参赛队伍两两对决尤为引人关注,双方你来我往,观点交锋激烈,充分展现了各自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
在大PK环节,评委们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旨在考察参赛者的应变能力和对案例的深入理解。各队伍均展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对问题进行了精准而有深度的回答。
评委们对参赛团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评委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韩玉兰副教授指出,在团队展示阶段,我们看到了各队伍对于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独到见解。然而,在案例分析报告撰写中,应该注意前后的逻辑,只有逻辑合理在评价中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此外,参赛队员在比赛时应该注意语言表述的语气,切勿咄咄逼人,这可能会影响评委和观众的观感。也不要有气无力,显得没有自信心。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还要注意肢体语言,汇报案例报告内容时不要背对着评委,提问与回答时应该站立等,这些小细节也是提升评委对队员印象的关键问题。
范小军教授谈到,在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上,各个队伍都体现了对案例独到的理解,并提出一定的方案策略,有的报告结构比较清晰、论据充分,很好地展示了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但是,报告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论据、对某些关键数据的解释不够深入,以及在提出解决方案时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建议在撰写报告时,更加注重逻辑性和实操性。
其他评委也对各个参赛队进行了点评,一致表示,所有参赛队伍都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但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注重团队内部的分工与协作,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在展示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对于评委和对手的反馈要认真听取,这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在提出的解决方案方面一定要从企业的角度,解析企业的痛点、难点,为企业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经过激烈角逐,综合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的综合评分,来自非全日制MBA的“智绘未来”团队凭借对“智能物联时代海康威视如何破局?”案例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以及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本次大赛的一等奖。“坡上将行”、“咸鱼精英”、“王权霸业”、“感觉很队”、“攀登者”、“探秘者+”分列二三等奖。
在闭幕式上,商学院赵红军副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赵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所有参赛队伍表示了祝贺,并对评委、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比赛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展示。在本次比赛中,我们见证了我们MBA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对案例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解决方案的提出,展现了MBA学生培养的成果,通过参加比赛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诚然,在比赛中也暴露出我们学生一些不足之处,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同学们在综合能力必将得以更高的提升。随着校园突围赛的圆满结束,我们期待这些年轻的管理精英在未来的商业实践中,能够将比赛中的所学所感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首届管理案例精英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平台,也展示了学院在MBA项目中的教学成果。学院将继续支持此类赛事,以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管理人才。
(供稿:商学院案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