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讲堂”第2期:中国文化与《说文解字》

发布者:上海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发布时间:2023-10-17浏览次数:24

         20231014日晚,MBA“博雅讲堂2期,在六教A108教室顺利进行。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郭永秉教授以文化中国与《说文解字》为题,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和漫谈。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主任詹丹教授主持。



   郭教授结合精彩纷呈的图文影象,向同学们介绍了自仓颉造字、汉字衍化、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再到东汉经学家许慎编撰《说文解字》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汉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世界上唯一历经数千年没有中断的表意性文字。汉字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记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汉字与汉字文化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由于中华汉字衍变和传承的连续性,才得以让中华文化能够数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东汉时期许慎为了弘扬古文经学派,写作了《说文解字》一书。


 

    郭教授结合《说文解字》中的内容,重点讲解了《说文解字》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郭教授认为其最大贡献在于两点:其一为部首,《说文解字》从上万个汉字中区别其偏旁和部首,分类归纳成五百四十个部类,开启了汉字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这种方法直到今天,仍被广泛应用在汉语字典、词典的编排中。其二为六书,《说文解字》在说解内容中首次系统性阐发了六书的内容,规定了汉字造字的规律。许慎对六书分别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世讲六书都沿用许慎的名称和定义。部首和六书之法对汉字的规范是旷古绝今的,这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能够借由汉字的传承而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答疑环节,郭教授以专业的角度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汉字演变与书法工具演变之间的关系”、“古汉语的读音是如何确定的”等问题。同时,郭教授也希望能以这场讲座为切入点,为同学们建立关于汉语言文学、汉字、中华文化之间关联,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供稿:吴琦彧  摄影:许锦玲)